“以后,恐怕镇上这几十家‘太安鱼’都要换招牌了哦,商标被一个遂宁老板抢注了。”近日,潼南太安鱼协会会长王刚很烦恼,火了30多年的本土江湖菜,最终竟面临需
花40万元从对方手里买回商标的困境。
近日,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越来越多的土特产穿上了地理标志这件“防弹衣”,身价也随之上涨,但仍有大量的土特产未注册商标在“裸奔”。截至去年底,我市的地理标志数量达187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理标志申请后,往往沉寂下来,如何用好、用活这
块招牌,问题仍然待解。
个案
拿回潼南太安鱼要价40万元
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潼南的“太安鱼”已名声在外。潼南太安鱼协会秘书长赖永成称,“潼南太安鱼”已有30多年历史,潼南太安镇太安河流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当地人开始用网箱养鱼、稻田养鱼,并将鱼佐以各式调料、用红苕粉来炸、煮而成,后经货车司机口碑传播而得名。随后,“潼南太安鱼”逐渐发扬广大,成为一道名菜,云、贵、川等地纷纷来挖
角太安镇厨师,到当地开“太安鱼”店。
10年前,因看好“潼南太安鱼”迅速发展的商机,在潼南做生意的四川遂宁县人李先生先行筹划注册商标,欲将“太安鱼”做成全国连锁。着手注册“太安鱼”商标的李先生发现,“太安鱼”餐饮类的商标已被一个山西人注册,经过多次洽谈,最终他花费数万元购得商标。随后,他又在这枚商标上投入大约16万元,并开设了太安鱼大酒店。如今,潼南太安镇准备通
过转让,将商标拿回,李先生开出了40万元的要价。
“以前,只知道埋头做生意,根本没在意商标保护,没想到引来这么大的麻烦。”赖永成称,潼南已有近百家“太安鱼”,打着被别人注册的品牌经营,心头都是悬吊吊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对方洽谈花钱将商标转让到协会名下,才能名正言顺。“然而,如果当初能尽早注册商标,就不至于陷入被对方要价40万元,购回自己品牌的境地。”赖永成说。
调 查
多数土特产还在“裸泳”
与潼南太安鱼“同病相怜”的土特产并不在少数。
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搭上地理标志这趟“顺风车”,让“草根”变“凤凰”的土特产越来越多,但仍有大量土特产还在“裸泳”,甚至为此吃了大亏。部分土特产欲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在申报时却发现已有人注册,只好花钱购买商标使用权。截至去年底,我市地理
标志量187件,同比增长17%。
我市知名商标代理机构负责人介绍,静观腊梅、永川豆豉等都花了大价钱才申报成功。永川工商分局商标科负责人称,“永川秀芽”曾因资料欠缺、四川商标权利人对“秀芽”茶叶商标提出异议等原因,历时7年才获得地理标志。当然,还有部分特色产品,因商标被抢注没拿到地理标志。南岸区工商分局商广科相关负责人透露,南山腊梅、泉水鸡等被外地企
业注册“南山”商标,至今无法申报地理标志。
2006年开起“独一家正宗万州烤鱼店”的老板谭毅,无疑是万州烤鱼兴盛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然而,在提及商标时,他却很无奈。谭毅称,重庆主城的万州烤鱼就有3000家,但开店的早已不仅是万州人。网上搜索“万州烤鱼”,就会弹出大量“万州烤鱼”加盟、培
训的信息,遇到味道做得差的,受伤的则是整个“万州烤鱼”的品牌。
万州区工商分局商标科负责人向商报记者解释,含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个人、企
业不能注册商标,只有相关行业协会可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授权他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