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全国商标受理、先做人后做事,态度决定一切!成都厚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商标业务、专利业务、公司登记注册、版权登记、条形码业务等。欢迎垂询咨询热线:18008077028、13980977703、02866621633、02861301386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当前日期: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小茯苓大产业 “土疙瘩”变“金饽饽”

发布时间:2014-07-16   浏览次数:952

  “种植茯苓划得来,不费事,抽点空就可以把它管理好,现在我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茯苓,周边村子也跟我们的情况差不多。”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乐群村,村民们提到种植茯苓都兴致盎然。近年来,有“中国茯苓之乡”美称的靖州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全面实施“产业兴县、人才兴靖”战略,坚持走“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之路,立足丰富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茯苓产业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茯苓这个原来长在山冲泥土里的“土疙瘩”,现在成为靖州人民勤劳致富的“金饽饽”。

 

 遍地开花形成富民大产业

   “靖州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气候、土壤等条件均适合茯苓生长,经常有人挖到野生茯苓。”靖州县相关领导介绍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靖州就有人开始试着人工种植茯苓,摸索人工种植茯苓技术,并逐渐走向产业化。特别是近年来,靖州县着力做大做强茯苓产业,制订了《茯苓产业发展实施办法》,成立以茯苓为主的县药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引导茯苓产业发展;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农民种植茯苓;用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协会+基地+苓农的合作发展模式,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原则建设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发展茯苓袋料栽培技术,开展太空育种项目;建立健全茯苓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大力发展茯苓产业。目前,靖州茯苓种植达264万窖,年产鲜茯苓1.58万吨,其中建成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化基地8000亩。靖州有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专业市场,年交易量3.2万吨,占全国的60%;年出口量1.2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3;该县茯苓还通过搭乘“神舟十号”宇宙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近年来,靖州县委、县政府先后培育了科技创新型茯苓企业8家,农民茯苓科技合作社3个,茯苓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并带动周边28个县市16万余人就业,取得科研成果5(已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得“国药准字号”产品8个,“国食健字号”6个,“国家合格评定质量达标放心产品”1个,湖南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产品2个。2011年,“靖州茯苓”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县补天药业生产的茯苓多糖口服液、补天胶囊分别获得“国药准字”和“国食健字”,并通过GMP认证,“茯苓多糖抗癌针剂”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重点科技专项。龙丰公司生产的茯苓饮片、卷筒、刨片等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出去种植转变增长方式

  “茯苓种植看似简单,其实挺讲究的,如选地最好是选择坡度2060度、向阳背风、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的地块,而且下种前三天还要仔细检查有无白蚁……”提到茯苓种植技术,靖州县飞山管委会城郊村的技术员龙幸禄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住。他告诉笔者,为推广茯苓种植技术,他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奔忙,而且主要跑外省市,为当地农民讲解茯苓种植技术规程,指导他们种植。

    据介绍,龙幸禄从1985年就开始搞茯苓菌种生产,与茯苓打交道将近30年,最初只在靖州本地种,后来就发展到了云南、广西、贵州、重庆。现在龙幸禄家里有明确的分工,妻子和儿子守在家搞茯苓菌种生产、销售,他则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待茯苓成熟,又收购茯苓运回靖州销售,通过发展茯苓,他每年有近40万元的收入。

    赵世平比龙幸禄更早发展茯苓,他1981年就开始搞茯苓菌种生产。如今,赵世平在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南建了6个茯苓菌种生产厂(茯苓加工厂),年销售茯苓菌种700万包,茯苓成品6000吨,两个弟弟也被带动起来搞起茯苓产业。靖州茯苓协会会长王先有甚至更早种植茯苓,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摸索着种茯苓,2000年自筹资金牵头成立了“怀化食药用菌协会”,吸纳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1200多户菌农入会, 2004年他又发起组织了“靖州县茯苓专业协会”,并经常深入贵州、广西等地上门服务。如今,在靖州有200多位像龙庆禄、赵世平、王先有这样的技术员活跃在湘、赣、黔、滇、渝、川、桂七省(市、区),为当地茯苓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仅富裕了当地农民,自己也通过销售原种、回购、加工产品获得可观收益。据了解,随着茯苓产业的疾速壮大,靖州本地生产的茯苓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该县采用“走出去,拿进来”的办法,鼓励能人、大户到资源丰富的外县、外省去发展茯苓生产,依托茯苓专业大市场和龙头企业,把产品拿回来进行加工转化增值,转变增长方式。近年来,该县药茯苓生产、加工户纷纷走出去,前往贵州、云南、重庆、广西等地开发茯苓生产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茯苓种植,种植户只需投入土地和劳力,其他环节均由厂家负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种植风险,提高了收入。

 

电子现货交易拓宽销售渠道

   “以往,企业或商人将茯苓从药农手里收购来,加工包装后,卖给采购商,采购商再通过批发或分销等方式,将茯苓卖到各地中药材市场进行销售。经过这一系列环节的折腾,茯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价格要贵很多。”湖南唐氏茯苓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建设告诉笔者,现在,通过他们公司运作,将靖州茯苓拿到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由药农和消费者买卖双方直接对接,电子报价自动匹配成交,减少了中间贸易环节,既可以让消费者省钱,也可以让药农卖出好价钱。位于天津的渤海商品交易所是目前国内电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交易商。“通过渤商所的全球化互联网平台,把靖州茯苓卖到全世界,这是我们力推靖州茯苓上市的初衷。”唐建设介绍说,靖州茯苓是目前湖南省首个在渤商所上市的农林产品,这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必将推动靖州茯苓产业实现质的飞跃。确实,这种电子现货交易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前锁定价格。由于现货交易并不一定是当时交易,所以药农可以通过预判市场行情,减小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这点好处吸引了众多茯苓种植户,老种植户汤志中说:“在和合作社的其他药农讨论之后,我决定今年还像以前一样把茯苓卖给企业。让他们去进行电子交易,现在不用担心他们会压低价格了,因为大不了,到时我自己去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