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时报)近日,东莞市第三市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走访调研,对我市小微企业假冒商标犯罪呈现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据了解,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部分小微企业因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而走上非法贴牌生产的道路,导致涉嫌假冒商标犯罪。这类犯罪不仅令企业陷入倒闭,而且有碍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营造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详见今日A08版)
小微企业假冒商标,其实是一剂慢性毒药。它虽然能够暂时给企业带来订单,带来生存的可能,但这是建立在违法犯罪行为的沙滩之上的。一旦法律之手发挥作用,企业将会万劫不复。尤其是,涉嫌假冒的企业,不少还都有自己的品牌。假冒商标,实质上是在堵死自己的生存后路,让自己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涉案的企业也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如果生存容易,也没有人愿意做违法行为。商标侵权,是小微企业在世界金融风暴后生存艰难的体现,也是此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所带来的必然困局。自主品牌无法做大做强、同类型产品的低端竞争、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过度依靠出口等,都让小微企业遭遇生存困境。
小微企业对东莞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生产都很重要。对东莞来说,“世界工厂”的美誉,小微企业在其中贡献良多。它对税收、就业等贡献巨大。现在,它们遭遇的危机,可以说也是过去生产模式的危机。事实上,小微企业被动违法、套牌生产,表现出他们一贯的生产惯性。“来料加工”、有单就接,其实是我们的产业传统早年的很多企业不都是这样生存发展走过来的吗?小微企业在遭遇生存问题之后,第一时间是回归到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上面去,这说明,他们还没有切实地做到提高自己、应对转型。
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大引导企业进行转变的力度。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必然选择。政府当然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让市场正常地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企业。但这个过程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和缓的。同时也必须保护优质的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这既是为了防止出现企业倒闭而引发工人大规模失业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因为不管产业如何转变,都必然会需要小企业的存在。就像有企业家所说的,小微企业虽然是小虾米,但一个健全的经济生态环境,既要有大鲨鱼,也要有数量更多的小虾米。我们期待政府给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