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东市积极打造注册商标、青海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三大方阵”,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助推海东企业做大做强。
据悉,随着海东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海东市通过组织商标工作座谈会、落实商标发展使用奖励政策、强化商标使用指导,鼓励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有注册商标1452件,其中,驰名商标8件、著名商标36件、知名商标4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2015年,培育商标358件,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黄河彩篮”、“黄河循鳟”、“尕稳当”、“西山金蛋蛋”等商标39件。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向省工商局申报了著名商标19件。全市获得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3家55张证书,食品农产品认证企业39家75张证书,实验室资质认定9家。同时,组织33家企业参加青海品牌商品在武汉、北京的推介会,销售商品总额达68万元;14家企业与12个省、市的19家企业签约项目27个,意向协议7份,金额202万元,取得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另外,组织47家“名、优、特”产品企业参加省内外品牌展销推介会,实现销售额近100万元,签约项目27个,签订购销合同10份,金额达1062万元。
实施工业主导战略,加快绿色转型,全力推动创新创业共享发展。振兴县域经济,关键靠产业。而兴产业,关键靠工业、实业和企业。坚持绿色引领,沿“两江四岸”构建新发展“微笑曲线”。以生态文明推动发展转型,打造煤电能源、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三大基地,加速把攸县建成湘东南部最具有竞争力的工贸旅游中心城市。坚持工业主导,以“一区两园”领飞新崛起“百亿工程”。一是打造百亿园区,以攸州工业园、网岭循环经济园两园为支撑打造攸县工业集中区,力争两园产值均超100亿元,跻身“省优国强”之列。二是打造百亿商圈,着力发展专业市场、休闲观光、商品集散、交通物流、文化旅游五大商圈。三是打造百亿产业,重点打造煤电能源、建材陶瓷、新材料化工和食品与生物医药四大百亿产业。四是组建百亿集团,做大做强攸发集团等实体平台,着力提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开发建设和防范风险能力。五是推动百亿投资,持续加大项目争引和对外招商力度,力争每年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用“四则运算”做好新作为“转型答卷”。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深改,针对经济结构调整、创新体制机制、扶持实体经济、增加有效供给,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加”,就是加快结构调整、要素盘活、项目推进和工作节奏;“减”,就是减少审批、成本、库存、能耗和风险;“乘”,就是乘势推进各项改革,推动管理创新,加强招商引资,改善民生民利;“除”,就是摒除恶习陋习,清除污染企业及落后产能,彻底清理僵尸企业、项目、合同和土地,促使产业发展焕发绿色生机。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双轮齐驱,着力推进产城一体开放发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可谓“发动机”与“加速器”的良性互动。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期”的攸县,坚持双轮齐驱,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构筑新型城镇坚实支撑,打造新型工业发力引擎。按照城区提质、园区升级、矿区转型、景区开发基本思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集中主攻六大重点区域:工业园区,着力完成园区征地拆迁和主要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园区封闭运营、现代管理和内生发展;城区镇区,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主、网岭镇为次及渌田镇、酒埠江和皇图岭镇为副,境内106国道、340省道各为纵向和横向发展轴,构建“一主一次三副两轴”城市发展格局,同时加快中心镇区建设,着力打造湘东南部特色城镇群;商贸物流区,以县城为中心,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手段,以“互联网+”为载体,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打造一批新的专业市场,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产业;旅游景区,重点建设酒埠江生态新镇,集聚整合全域旅游资源;矿山矿区,以黄丰桥、峦山为重点,加快矿山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机械化进程,推动煤炭产业达到稳定的开发利用和产能效益;农产品深加工区,走好“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之路,实行项目化扶持,开发麻鸭、米粉、豆腐、油茶、桑草猪五大主打农产品,形成“攸州五件宝”产业集群。
成都商标注册代办 www.cdhouguang.com